内卷的光伏,造就了出色的外延能力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日照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日政办发〔2017〕34号),日照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将用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项目。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日照特色,我市将42平方公里(石臼湾)中央活力区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主攻方向、主抓项目之一,并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化海滨城市形象的展示区。日照综合客运站及配套工程海曲路地下通道土石方工程一期已开挖约106万立方米,边坡支护完成5.5万平方米,地下通道垫层完成3.8万平方米。
时隔半年,这些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如何?来自市城市建设指挥部的工作调度情况显示,截至8月24日,海龙湾整治工程的隔沙堤、南护岸、南拦沙堤斜坡段堤身主体抛填完成。伴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这个富含特色旅游、宜居养生、文体交流、博览会展、商务金融、科研创新、商业休闲等功能的活力区,必将点燃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成为日照高质量发展耀眼的明珠。8月24日,记者从项目现场了解到,项目已经完成地质勘查、外海挡浪墙方案、临设搭建、临电施工、旧桥拆除、钢结构专家论证等工作,将于近期进行试验桩施工。作为我市中央活力区核心项目之一,黄海之眼建成后将成为展示日照发展成果之眼、提升城市风貌之眼、推动开放融合之眼。(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孟祥燕)。
它更加注重城市发展多样性、活力性和空间的人性化,是城市发展品质和内涵的延伸。随着各大项目的推进建设,近半年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不断加速,一幕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戏正在这方海滨热土不断上演。1980年11月,刘炳寅以港口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的身份,从省城济南来到日照,开始了他的港口生活。
汇报时,我们实事求是地讲了铁路行走到岚山头、连云港的里程差,两个港口条件对比情况。为了慎重起见,请谷牧、叶飞同志主持,方毅同志如能参加更好,再召集不同意见和赞成这个方案的同志在一起,多议几次,听取不同意见大有好处。1986年5月,石臼港通过国家级验收,工程总评优良并荣获了国家银质工程奖、施工鲁班奖,并入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十大水运工程。当天,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白如冰向交通部作了电话汇报。
1973年初,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增加40个万吨级码头。编者按 40年,砥砺前行。
没有计算机,沈育疆用手中的笔,一点一点地点出十年间日照的潮汐变化图谱……他们都是日照的功臣,为港口的选址与建设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资料,填补了日照没有海洋档案资料的空白。为总结宣传好我市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充分展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不同领域,对日照作出巨大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人物,日照日报社特举办日照改革开放40年40人评选活动,今日起对入选人物进行事迹展播,敬请关注。汇报后,刘炳寅和同事回到省里等国家来勘查,一直等到1978年1月上旬,还是杳无音信。1987年10月任石臼港务管理局党委委员、局长。
这个想法得到省领导的赞同,让我拿出书面报告。从此,与这座港口荣辱与共,不离不弃。这样,首先取得了肖寒部长的认可。没有1978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就没有今天的日照港。
石臼港不同于其他港口,别的都是在老基础上改进更新,石臼港是白手起家,在一片荒滩上从零开始。提起当年港口的争引工作,85岁的刘炳寅老人精神矍铄、侃侃而谈,40年前的人与事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1990年6月任石臼港务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根据勘查情况,专家一致认为:石臼港的条件要比岚山港更好。
85岁的刘炳寅回头看,40年前石臼港的筹划建设之路,恰逢天时、地利、人和。而这座生活了40年的城市,更是令他欣慰甚至惊喜:日照的发展,超出我的想象,土气落后的‘地瓜县,已凤凰涅槃,惊艳四方。2月21日,大部队在日照集合。刘炳寅简历刘炳寅,河北黄骅人,全程参与日照港的筹备与建设,为日照乃至鲁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依据论证会的意见,国务院、交通部研究决定:暂停连云港码头建设。这个批示一公开,连云港和石臼港两个港址比选的形势顿时大变,大家期盼已久的两个港址比选的条件已俱备,时机也已到来。
就是这样一个方案,来征求山东省委的意见。1977年开始争引,1986年正式交付使用,亲历港口的争引、选址勘查和建设与运营,付出太多的汗水与心血,刘炳寅对港口,怀有非同一般的感情。
在这里,他潜心钻研,一面工作,一面苦学《港口布置规范》等专业知识。接到这个通知后,省委很重视,成立了一个汇报小组,组织汇报材料。
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专家们多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反映实际情况。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港口的设立与崛起,让沉寂千年的日照煜煜生辉、通达四方。
没有中央、省、地区和日照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日照人民的无私支援和奉献,就没有今天的日照港。1976年9月,在政治斗争形势严峻、所需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黄岛油码头按时顺利完成,受到国务院表彰。而让他念念不忘的,是日照人民的淳朴善良:港口建设之初,日照百姓如同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支前一样,推着独轮车,投入到火热的建设工地。胡耀邦、李鹏、万里、谷牧等国家领导同志先后14人次来港视察,关注港口建设进度,解决建港中的难题。
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港期间,他跟随专家勘察省内适合建港口的沿海,对沿海情况、建港要素有了深入了解,在工程会上提出的建议让建港专家为之赞叹。
说到这个宝贝,刘炳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山东省正式上书,建议在石臼港建设煤炭输出港。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3月,复出任国家建委主任的谷牧,专程来山东调研,提出要对青岛港进行老码头改造,在烟台建设一个万吨级泊位,在黄岛建设两个万吨级油码头。
深知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为港口做贡献的他,大刀阔斧进行领导体制、管理机制、组织人事、劳动工资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的改革,使石臼港连年以较大比例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为港口今日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日照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和恰好居中的地理条件,就没有今天的日照港。那时,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日照,更不了解岚山头,海域勘查牵头组织工作就落在刘炳寅身上。在临沂学大寨工作队的刘炳寅被紧急调回,参与选址辩论。
这一天,国务院批准:石臼港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十几天后,李先念在专家们的信笺上批示:看来有不少意见,前已转出两封。
等待中的刘炳寅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去临沂学大寨工作现场。当时,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的王涛牵头,联合青岛海洋大学的侯国本等专家,多次上书,反映日照设立港口的实际情况、自然条件等,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矿业部长康世恩为此专访荷兰,与荷兰签约,由荷兰协助贷款十亿美元,总承包将连云港建成10万吨级煤出口港,随即,荷兰的专家和筑港机械相继到达连云港,已在多个工程区开始作业。喜悦中的刘炳寅尚未意识到,黄岛油码头建设,结下了他一生与港口的不解之缘。